序号 |
成果完成单位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1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根学爱梦”四位一体的港澳台侨学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贾益民、曾志兴、陈 捷、杜秀宗、陈海蛟、沈 玲、黄宗喜 |
校特等奖 |
2 |
教务处 |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助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曾志兴、吴 荣、叶荔辉、李 远、黄幼川、李金杰、欧海锋 |
校特等奖 |
3 |
旅游学院 |
国际合作-科教协同-创新创业导向:转型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陈金华、方旭红、黄远水、吴春安、陈秋萍、董艺乐、曾 怡 |
校特等奖 |
4 |
建筑学院 |
基于侨校特色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国际联合工作坊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刘 塨、姚敏峰、郑剑艺、郑 志、费迎庆、欧海锋、赖世贤、洪 毅 |
校特等奖 |
5 |
体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校队合作、文体并举”的顶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羽毛球队20年的探索与实践 |
庄志勇、仇婷婷、黄亨奋、程一辉、 邢尊明、侯志阳、曾志兴 |
校特等奖 |
6 |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经典著作学习引导—基于“读讲诵写行”五位一体的探索 |
林怀艺、王丽霞、许斗斗、吴苑华、刘 英、张 宇、曹文宏、孙琼如 |
校特等奖 |
7 |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
面向境外生的计算机类工程实训模式创新 |
缑 锦、陈卫峰、潘孝铭、孙成柱、王 巍、宋益国、应 晖、洪 欣 |
校特等奖 |
8 |
文学院、华文 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类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同步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马华祥、王建设、纪秀生、陈旋波、胡培安、徐 华、胡斌彬、蒋晓光 |
校特等奖 |
9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和科研实践基地 |
金福江、汤仪平、王 飞、张 鑫、李 平、胡志吉、郑义民、梅小华 |
校特等奖 |
10 |
继续教育学院 |
适应社会需求、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研究 |
刘以榕、庄培章、王明芳、罗 澜、康志山 |
校一等奖 |
11 |
研究生院 |
服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境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王丽霞、黄富贵、纪秀生、骆文伟、岳 金 |
校一等奖 |
12 |
新闻与传播 学院 |
新闻专业产教研一体化教学成果转化 |
郭艳梅、李晓洁、王 琰、李振跃、黄志浩、朱志军、张 伟 |
校一等奖 |
13 |
法学院 |
以侨校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许少波、白晓东、刘 超、林伟明、黄奇中、陈斌彬 |
校一等奖 |
14 |
土木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的土建类专业建设二十年探索与实践 |
秦 旋、郭子雄、曾志兴、张云波、陈 捷、苑宝玲、张 灯 |
校一等奖 |
15 |
外国语学院 |
境外生BEC课程的国际化策略与实践 |
陈恒汉、杜志卿、刘碧秋、薛志娟 |
校一等奖 |
16 |
华文学院 |
铸造品牌 寓教于乐:基于大华文教育理念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
胡培安、沈 玲、陈旋波、李善邦、李晓洁、陈建兴、夏明菊、智红霞 |
校一等奖 |
17 |
经济与金融 学院 |
《国际贸易实务》系列教材与教学改革(教材) |
尹晓波、许培源、张义龙 |
校一等奖 |
18 |
体育学院 |
为侨服务:“一带一路”背景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肖洪波、隋文杰、文明华、孟庆光 |
校一等奖 |
19 |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基于院企合作模式的工程图学“会赛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段 念、于怡青、肖 棋、吴明忠、王文珊、吴海融、洪若霞、赖雅琳 |
校一等奖 |
20 |
化工学院 |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化工专业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 |
肖美添、张 娜、李宝霞、王士斌、韩媛媛、许绿丝、刘勇军、杨 欣 |
校一等奖 |
21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磁理论类课程可视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林志立、蒲继雄、朱大庆、李小燕 |
校一等奖 |
22 |
工商管理学院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市场营销多层次系列教材建设(7本教材) |
陈钦兰、苏朝晖、吕庆华、杨树青、田建春、陈春琴、陈慧冰、李晓龙 |
校一等奖 |
23 |
旅游学院 |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旅游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
谢朝武、郑向敏、邹永广、陈金华、罗景峰、曾 怡、侯志强 |
校一等奖 |
24 |
音乐舞蹈学院 |
合唱教学与表演人才的培养 |
余幸平、张毅琛 |
校一等奖 |
25 |
工商学院 |
工商管理类境外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
孙 锐、曾繁英、马占杰、文竞之、隋昌鹏、黄 健、林春培、张钟元 |
校二等奖 |
26 |
伟德国际1949官网登录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
钱 浩、陈 珺、王 震、赵青华、李四中、林志勇、吴大军、陈丹青 |
校二等奖 |
27 |
工商管理学院 |
专业引领、面向全校、服务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卓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
张向前、曾 路、张 华、郑文智、万文海、黄种杰 |
校二等奖 |
28 |
土木工程学院 |
结构力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 |
周克民、方德平、李海锋 |
校二等奖 |
29 |
旅游学院 |
构建“虚实结合、产学协同”的旅游实践教学新模式 |
汪京强、吴贵华、刘建华、丁 鑫、 逯付荣、黄远水、吴春安、陈金华 |
校二等奖 |
30 |
工学院 |
“智慧工学院”—工科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
王佳斌、郑力新、张育钊、张维纬、黄诚惕、彭 凯、洪 岚 |
校二等奖 |
31 |
经济与金融 学院 |
以国际认证为指导,培养卓越金融人才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
苏梽芳、胡日东、肖 威、林俊国、陈鹏军、林春回、刘卫红、陈燕妮 |
校二等奖 |
3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杜吉祥、彭淑娟、喻小光、潘孝铭、郑 光、萧宗志、王华珍、张洪博 |
校二等奖 |
33 |
旅游学院 |
交流、合作、共赢—多元化国际旅游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
黄远水、曾 怡、吴春安、陈金华、 方旭红、池 进、林荣策、董艺乐 |
校二等奖 |
34 |
体育学院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高水平运动队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 |
吴桂宁、扈 伟、刘 鎏、林小霖、陈晓丹、苑琳琳、庄志勇、孟 青 |
校二等奖 |
35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
谭鸽伟、冯 桂、贺玉成、彭盛亮、戴声奎、周 林、陈 婧 |
校二等奖 |
36 |
化工学院 |
“以赛促教”,多维系统化教学方法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甘林火、韩媛媛、杨 欣、刘勇军、张学勤、许绿丝、赵 鹏 |
校二等奖 |
37 |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基于 FSAE 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
林继铭、陆 勇、 黄身桂、杨建红、谢俊荣 |
校二等奖 |
3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数据库应用与开发》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
洪 欣、缑 锦、王 成、郑黎晓 |
校二等奖 |
39 |
伟德国际1949官网登录 |
《现代合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骆耿耿、林金清、李东旭、林建明、吴升晖 |
校二等奖 |
40 |
旅游学院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酒店管理专业境外生人才培养模式 |
陈雪琼、陈金华、方旭红、吴春安、池 进、孙娟娟、陈秋萍、曾武英 |
校二等奖 |
41 |
伟德国际1949官网登录 |
高分子科学基础课程的互串互动教学 |
肖聪明 |
校二等奖 |
42 |
土木工程学院 |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马红芳、苑宝玲、廖晓斌、庄黎宁 |
校二等奖 |
43 |
建筑学院 |
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建筑学在地性及多维创新型教学模式 |
费迎庆、吴少峰、郑剑艺、欧海锋、连 旭、姚敏峰、胡 璟、成 丽 |
校二等奖 |
44 |
土木工程学院 |
构建“双轮驱动”实践育人体系 提高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陈 捷、周 超、陈荣淋、严捍东、徐玉野、陈林聪、杨 恒、李 妮 |
校二等奖 |
45 |
美术学院 |
侨校“竞、教、践”多维一体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陈 清、赵炎龙、赵 洋、孙德明、赵 鹏、谭永胜、冷昊锴 |
校二等奖 |
46 |
法学院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刑法教学 |
吴情树、白晓东、黄奇中 |
校二等奖 |
47 |
数学科学学院 |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 |
黄建新、黄川波、林荣德、吴 荣、黄哲煌 |
校二等奖 |
48 |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夯实创意基础,提升创新能力,以精品教材为支撑的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教材) |
艾小群、吴振东、宋 武、李 艳、刘 斌、李 远、林敬亭、高延辉 |
校二等奖 |
49 |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 |
黄富贵、崔长彩、林永忠、叶瑞芳、于 卿、陈首虹、杨建红、张认成 |
校二等奖 |
50 |
建筑学院 |
面向存量发展的城乡规划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
杨思声、林 翔、刘晓芳、龙 元、潘 华、李泽云、许俊萍、吴奕德 |
校二等奖 |
51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基于“校府双轮驱动”的公共管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侯志阳、林庆祥、汤兆云、潘新美、王焕芝、和 红、梁发超、王郝京 |
校二等奖 |